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历史经验。胸怀天下的基础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来自虚心的态度和政党自信。这是我党的宝贵经验,胸怀天下包括胸怀在国内的非共产党人和非中国行政管辖的地方的人、事和文明成果。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典型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成功的政治智慧。从行为发生学角度看,开放心态的人事业有成的是大多数,生活品质高的是大多数。
中国自古农耕社会,这个社会里传统的读书人,对身处在中国往往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特别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洗礼以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兼济天下的抱负。渴望了解域外国家治理经验。但是,在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面前,这样一种优越感和抱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以毛泽东为例,1909年前后,他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书中叙述了日本占领台湾的经过。在得知国家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心情会是何等的沮丧!若干年后,毛泽东都还清楚地记得,这本书激发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就是我们上小学时,读到的历史书也写满了屈辱,也时常愤愤不平。
在近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形成过程中,中国处于弱势地位,由此逐渐产生出一种独特的世界主义。1918年,毛泽东与几个友人创建新民学会,提出其宗旨就是“改造中国与世界”。1920年,时任湖南一师附属小学主事的毛泽东题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小礼堂里面:“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面对小学生,告知这样的道理,提出这样的希望,可知那时中国人的世界眼光到了何等普遍与深入的程度。
后来,毛泽东致信旅居新加坡的张国基,主张湘人往南洋,应取世界主义而不采殖民政策;世界主义,“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质言之,“即愿大家好的主义”;殖民政策,“只愿自己好,不愿别人好”,质言之,“即损人利己的政策”。不难发现,毛泽东的世界主义隐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二是世界好,中国才能好。这便是开放心态的体现。
这样一种胸怀天下的开放心态,从中国文化传统上讲,是基于和为贵的理念。可以说这个理念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从不依附别人,也从不掠夺别人,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具体地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通过持久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第三世界的支援;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由全球化进程的融入者逐渐变为引领者和维护者;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在开放心态基础上的中国智慧。如果把这些情况与共产党人最初的世界关怀相对照,就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历史逻辑。
就教育学规律而言,大学除了给学生认知教育以外,更要看重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积累才促成了高质量的人生。而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浐灞校区周遭每天都有大楼在长高,时不待我,新时代催人奋进。学院要在内涵发展上有突出成绩,就必须对全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多方位学习、了解;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借鉴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突破口。思政部全体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2021版思政课建设标准,努力学习省内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内公安院校马院建设经验;争取在创建国家级精品资源在线课程上突破;在国家级课题研究上突破;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培育上突破。